好一朵《茉莉花》

剛到柏林的時候,有過一個語言交換夥伴,他問我這樣一個問題:“ 除了國歌之外,有沒有一首歌,是屬於中國的民族歌曲,可以代表中國的?”

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多民族國家,很難確切的給出一個答案。可以想到的第一首是《茉莉花》。普契尼在創作《圖蘭朵》時,選用了這首民間小曲,作為東方愛情故事的代表,從而廣泛流傳,張藝謀在申請奧運會和世界博覽會的宣傳片中,都用茉莉花作為背景音樂。這首民謠幾乎成為了中國形象的代表。

這首歌講述的是什麼呢?茉莉花一樣美麗的少女與情人之間純潔的愛情。據說,這首歌本來名為《鮮花調》,歌詞有三段,依次歌唱茉莉花,金銀花和玫瑰花。但後來在傳唱的過程中,歌詞被統一改編為茉莉花。這首原本是清朝人的流行歌曲,傳唱至今,盡然成為了中國的文化符號。1997年香港回歸,1998年澳門回歸的交接儀式上;2001年上海的APEC會議上;甚至於美國發射的向外太空飛行尋找星外生命的宇宙飛船中,《茉莉花》也是作為地球送給外太空生命的世界眾多

優美音樂中的一首。總體來說,這是一首很實用的歌曲。它所帶來的交流成果,遠遠超過了歌詞本身委婉含蓄的情感,成為了一個符號: 帶着東方韻味的神秘美好的文化符號。

然而生活中,我們卻幾乎不再唱。它是文化的一部分,教育的一部分,歷史的一部分,但是卻離開了現代人的生活。原作歌詞中的嬉笑怒罵,改編歌詞里的溫柔含蓄,都離我們的日常生活太遠,成為了文學的想象。回到起點,這是一首江蘇民謠,吟唱的是江南的溫軟柔情。雖然這首歌帶着強烈的地域特徵,但是因為其琅琅上口的曲調,簡單的歌詞,被大家喜愛傳唱。

當一個十五六歲的中學生唱起周杰倫的時候, 也許歌詞中的某個部分會讓他想起他班上的某位可愛的同學;我不禁問自己,當我聽到《茉莉花》時,歌曲中哪個部分會激發起我作為中國人的共鳴呢?

這位德國先生提出了一個進一步奇特的要求,讓我列出20首代表中國的民謠,標註拼音,以便於他學習中文。我委婉的拒絕。一方面,這實在不是一份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功課,另一方面,用一首歌曲來代表國家形象的做法,也太過簡單粗暴。對我來說,更願意將《茉莉花》看成清朝的流行歌曲排行榜第一名。

 一朵開在江南的花,一種你儂我儂的談情說愛的方式,一個屬於另一個時代的故事,如何引起共鳴,又變成人們自我文化身份認同的一部分?或者,《茉莉花》只是給急於尋找身份認同的現代人,提供了一個浪漫的標籤。

 

Share.

sinonerds-Autor*in

Ruixuan Du

蕊璇在四川出生長大,在廣州讀完大學, 現在在柏林洪堡大學念文化學。她喜歡跟文字相關的事情, 喜歡美食,喜歡逛博物館。 Ruixuan ist in Sichuan aufgewachsen, hat in Guangzhou studiert und führt nun ihr Studium an der HU Berlin fort. Sie liest gern, schlendert durch Museen und genießt die kulinarische Vielfalt Berlins.

Hinterlasse einen Kommentar

wpDiscuz